大田县:织密救助网络 让温暖精准抵达
来源:三明市民政局 时间:2025-10-23 08:35

  截至今年9月底,大田县低保惠及7492人,比上年度净增低保对象32人,累计动态新增低保623人,是全市唯一低保人数实现正增长的县,累计发放低保金3628.97万元;保障特困对象924人,发放特困人员供养金1441.28万元;纳入低保边缘家庭3567人;实施临时救助 933人次,发放救助金218.18万元。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大田县深耕“网格排查 + 部门联动 + 政社协同”工作体系,推动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单一帮扶”向“综合赋能”、“政府独奏”向“多方合唱”的深度转变,为困难群众筑牢“生活底线”、架起“希望桥梁”。

(均溪镇民政干部上门办理低保手续)  

网格探头 “主动寻” 精准兜底有温度

  “没想到刚回家就有人找上门,不仅给我安排了住处,还办好了低保,真是救了我的急!”近日,太华镇潘车村的郑群(化名)看着窗明几净的临时住所,紧紧握着镇民政干部的手说道。

  今年48岁的郑群智力四级残疾,未婚无子女,父母已故,2024年11月刑满释放后因长期脱离社会,无收入、无居所,生活陷入绝境。2024年12月,大田县民政局与太华镇党委政府在“网格化走访+刑满释放人员专项排查”中,由民政办、司法所、村“两委”组成的联合工作组第一时间发现其困境,当即启动帮扶程序。当月便通过“一门式”政务系统为其办理低保,2025年1月起每月发放480元低保金及121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同时协调村集体闲置公房作为临时住所,送去被褥、厨具等生活必需品。

  “我们把全县划分为266个基础网格,300余名民政协管员、村居干部化身‘民生探头’,通过‘铁脚板’走访与大数据比对,让困难群众‘隐身无门’。” 大田县民政局社会救助股负责人章岩琛介绍。今年1-7月,全县通过主动排查动态新增低保对象523人,特困对象45人,临时救助响应时间平均缩短了 3个工作日。

  部门联动 “齐发力” 多元赋能促发展

  “低保金保住了基本生活,公益性岗位让我能靠自己挣钱,心里踏实多了!”大田县均溪镇居民林梅(化名)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去年10月,林梅突发心脏病住院,自付医疗费超8万元,作为家中唯一经济来源,她的倒下让全家陷入困境。县医保局在数据筛查中发现其情况后,立即推送给民政部门,均溪镇民政干部次日便入户核查,12月将其一家3口纳入低保。今年3 月,民政部门又将林梅的就业需求推送至县人社部门,为其安排了社区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1895元,实现“顾家 + 增收” 双赢。

  打破部门壁垒是大田县破解救助“盲区”的关键。近年来,该县建立民政、医保、人社、残联等多部门数据双向推送机制,2025年已共享数据14532条,实施精准救助412人次。其中医保部门推送的“个人自付医疗费超4万元人群”数据中,已有 89人获得临时救助,56人纳入低保或低保边缘家庭。“从‘给钱给物’到‘授人以渔’,我们整合专项救助资源,构建‘资金 + 物质 + 服务 + 就业’的帮扶体系,助力困难群众从‘被动受助’向‘主动发展’转变。”章岩琛说,今年以来,民政部门已向人社部门推送就业困难群体数据 423条,帮助69 人实现就业。

  政社协同 “聚合力” 爱心接力暖民心

  “有了这笔助学金,我就能安心上大学了!”8月25日,大田县“金秋助学・与爱同行”助学金发放仪式上,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贫困学子小张接过5000元助学金,激动地说道。此次活动由县民政局牵头,联合县慈善总会、总工会,共为1100余名贫困学子发放助学金115.78万元。

  “政府摸清底数、搭建平台,链接慈善资源、精准投放,才能让爱心不‘跑偏’。”县民政局分管领导吴初青介绍,依托县民政局建立的“信息共享清单”,精准推送贫困学子、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体信息给慈善组织,再动员企业、爱心人士定向捐赠。今年以来,县民政局携手县慈善总会联合开展助医、助老、助学活动 12场,募集善款108.45万元,惠及困难群众830余人。

  为深化政社协同,大田县建立“1+6+N”工作机制 —— 以民政部门为核心,联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6家单位,培育“金秋助学”“博爱送万家”“邻里互助” 等N个帮扶品牌。“政府救助兜底线、慈善帮扶补短板,两者同向发力,才能让社会救助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县民政局局长周茂座表示。

  如今,一张覆盖全面、响应迅速、保障多元的社会救助网络已在大田县铺开。从网格里的“主动敲门”到部门间的“无缝衔接”,再到社会上的“爱心接力”,每一份帮扶都精准滴灌,每一次回应都温暖有力,不断增强着困难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来源:大田民政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