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基金兴起热潮的到来,为许多有闲钱的投资者提供了一条赚取“碎银”的新路径。然而,有不法之徒巧借知名金融公司业内人士的名义,向投资者承诺:“投入本金不受损失,本公司发售的理财产品都是保本和高收益的,未来一年收益可达200%。”
案件经过:"麦肯基金"宣称,投资100美元可以得到200%的收益;投资1000美元可以得到250%的收益......以此类推。这些诱人的回报承诺,让市民张女士感到财富正在向自己招手。当张女士开始向亲朋好友推荐“麦肯”的时候,她没有想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早已经设计好的陷阱中。正如其他“地下基金”一样,“麦肯”的销售方式,也带有传销的特点。推广"麦肯",投资者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奖金。张女士说道:“这是我每天最大的乐趣了,看到账户上的数字在往上跳,心里别提多美了。”殊不知,这些数字都是后台一手操纵的,并不能提现到自己的银行账户。被蒙在鼓里的张女士毫不犹豫追加了两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并且介绍了妹妹也去购买。很快,她们发现原先熟悉的网站再也打不开了。事实上,关闭的不仅是美国“麦肯基金”,还有美国盛财私募基金、美国道尔基金、金汇基金、金手指基金等一系列地下基金。
之前,号称全球最大基金、收益率高达300%的“瑞士共同基金”也在山东被揭开了老底。随着山东省泰安市执法部门正式对魏利新、陈勇非法经营“瑞士共同基金”网络传销案件进行查处,这个涉及全国各地17万余人的网络传销骗局也大白于天下。
据了解,我国对基金的发起、设立、托管、运用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任何机构未经国家职能部门审批面向投资者发售的“基金”,投资者都应引起警惕。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要重点注意三点:
第一,对于新产品及优惠活动要格外注意。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基金公司不会通过微信等方式向投资者发送二维码图片或劝导投资人下载基金公司的手机应用程序(APP),也不会向投资者索取资金账号等其他个人信息,更不会举办充值返现等优惠活动,投资者在遇到异常的基金公司业务及活动时,要提高戒心。
第二,投资者在发现异常后要到官方权威网站进行核实。多起冒用基金公司名义的诈骗案例中,诈骗分子均是通过与相关基金公司比较类似的微信公众号、网站域名等信息混淆视听。投资者在核实这些信息时,可以到权威机构(如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官网)核实基金公司的注册地址、网站网址、客服电话等信息,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客服电话核实相关信息。
第三,投资者要不断提高对诈骗等非法活动的警惕和识别能力。不要轻易拨打网上发布所谓基金公司客服电话或登录其他钓鱼网站,不要通过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图片或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下载相关APP或投资相关公司基金产品,谨防上当受骗,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采用正规渠道,防患于未然。
业内专家及公安机关提醒大众投资者:投资者在发现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后要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切不可抱有“自己协商解决”的想法,一方面可以避免投资者越陷越深,进入不法分子设计的圈套;另一方面专业机关可以第一时间查处非法网站及诈骗行为,以免有更多的投资者上当受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